菹草是眼子菜科、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植物,广泛生长在湖沼、池塘、河沟和稻田,适应能力强,我国南北各省区都有分布,对水域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。杉叶藻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,茎部直立,常带有紫红色,主要生长在水泥中。叶片条形,轮生。花细小,果小坚果状,卵状椭圆形,在4-9月之间开花,5-10月之间结果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,我国各地都有分布。
1.苦草为基生茎,入泥深度不能**过其茎;
2.黑藻、金鱼藻、伊乐藻等不定根(须根),根据季节或拌土撒入水体,或株体部分插入泥底即可。
3.眼子菜、狐尾藻等植物,尽量将植物茎部横铺 10-20 cm 浅埋入泥,这样水草发芽生长起来可以成片(此类水草茎节可发新株)。
以上常用沉水植物中,单一矮苦草,沉水植物黑藻,或矮苦草和黑藻的组合使用在很多景观水体中具有十分的治理效果(非生态意义)。矮苦草一般一平种植 200 株左右,在 20-35 摄氏度区间,大概 1-2 个月基本能长满水底(生长过程中,水透明度需能看见矮苦草叶片)。其他水草点缀种植即可(实际密度根据环境和成本考虑,但一般一丛**植物数量在 20 棵以上,减少粗放施工导致的根茎受损)。
针对漂浮植物一般不建议水生态修复项目使用,此类植物虽然具有施工方便,净化效率好、不挑场地等特点,但是管理较其费时费力,沉水植物狐尾藻,并且大多为反复性工作;建议针对流动水体的生态修复,尽量避免大范围使用漂浮植物,信阳沉水植物,考虑其他措施代替。
想必通过上文阅读,大家应该能大致了解水生植物的分类、作用和常规种植方法等,其实水生植物是较为高等的生命体,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,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,在实际使用时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娇惯;只要我们的项目能满足其基本的生存条件,如温度、水位、透明度、养分、氧气、二氧化碳(主要是高温时期和沉水植物密度过大时)等,再栽种适合本地生长的健壮种苗,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问题。